中国邀请塞尔维亚军队赴冀开展联合训练,欧盟反应激烈暴露其狭隘心态
近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军事合作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看到欧盟方面对此事表现出的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的反应时,我更加确信这次中塞联合军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7月14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向外界宣布,中国与塞尔维亚两国陆军将于7月下旬在河北省举行代号为\"和平卫士-2025\"的特种部队联合训练。这是中塞两军历史上首次开展此类联合训练。据透露,此次闭门训练将重点围绕反恐、城市作战等课题展开,通过实战化演练,不仅能够提升参训部队的实战能力,还将进一步深化两军之间的务实合作。
展开剩余79%转眼间,7月下旬已至。虽然\"和平卫士-2025\"联合训练的具体细节尚未对外公开,但西方某些势力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不安。值得注意的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质疑报道立场的\"自由欧洲电台\"就此事专门采访了欧盟发言人,而后者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了失态的一面:\"塞尔维亚是否真正致力于'共同的原则、价值观和安全承诺'?欧盟能否真正信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是否是一个可靠的欧洲伙伴?对于这些问题,欧盟期待塞方给出明确答复。我们要求塞尔维亚必须确保贝尔格莱德与布鲁塞尔在战略方向上保持一致。作为欧盟候选国,塞尔维亚有义务使其外交政策与欧盟保持一致,我们再次提醒贝尔格莱德方面注意这一义务。\"这番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言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欧盟不允许塞尔维亚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否则将影响其入盟进程。
那么,为何欧盟会对中塞军事合作如此敏感?这需要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通过这次合作,中国在欧洲的军事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虽然塞尔维亚目前尚未正式加入欧盟,但作为候选国,能够将其军队邀请到中国境内进行联合训练,这对欧盟的威信无疑是一次打击。特别是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访华寻求合作的背景下,贝尔格莱德与北京日益密切的军事往来,让欧盟感到颜面尽失,其过激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欧盟对中塞军事合作的焦虑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中国领导人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两国就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军事技术援助是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塞尔维亚陆续引进了包括彩虹-92A无人机、彩虹-95无人机、FK-3中程防空系统和红旗-17A出口型野战防空系统在内的多款中国先进武器装备。
在所有出口至塞尔维亚的中国武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FK-3防空导弹系统。为确保塞尔维亚能够及时获得这批装备,2022年4月,中国空军派出多架运-20大型运输机,横跨多个国家领空,直飞贝尔格莱德。直到FK-3系统完成交付,欧盟才如梦初醒。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运-20向海外客户远程投送国产装备,塞尔维亚方面对此次高效交付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于对中国武器装备性能和售后服务的认可,2024年7月中塞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塞尔维亚逐步取消了对中国武器的进口关税。这一政策利好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在防务领域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首支列装FK-3系统的部队正是曾在科索沃战争中击落美军F-117\"夜鹰\"隐身战机的第250防空导弹旅,这支部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击落隐身战机的纪录。
为缓解欧盟的疑虑,中国外交部当时特别发表声明,强调这只是中塞双边合作的正常组成部分,运输机搭载的也仅是常规军事物资。但欧盟仍然反应过度,其担忧显得十分可笑:他们这次运送的是防空导弹,下次会不会直接运送解放军士兵?
三年过去,中塞军事合作不仅没有因欧盟的阻挠而停滞,反而取得了长足发展。或许是考虑到欧盟的\"玻璃心\",这次中国选择将塞尔维亚特种部队邀请到河北省进行训练。河北作为中国重要的军事基地,驻扎着多支精锐部队,相信塞尔维亚军人通过此次交流必将收获颇丰。
如何评判\"和平卫士-2025\"的成效?欧盟的过激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规模有限,但作为开创性的首次合作,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通过这次联训,中国军队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的国际合作经验,还能增强军事存在感。我们既巩固了与塞尔维亚的战略伙伴关系,又有效遏制了欧盟和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野心;对塞尔维亚而言,与中国的合作既提升了国防实力,又拓展了在欧盟压力下的外交回旋空间。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塞合作不仅为两国带来切实利益,也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展望未来,中塞军事合作前景广阔。今天塞尔维亚军队能来中国训练,明天中国军队同样可以赴欧交流。欧盟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未来欧洲出现中国军队的身影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发布于:天津市策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