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数字娱乐大行其道的时代,游戏成了未成年人生活里的常见消遣。然而,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乱象频出,退费难题更是让无数家庭愁眉不展。腾讯天游、广东天宸、北京龙威互动旗下游戏以及热门游戏蛋仔派对,都因未成年人充值退费问题被舆论的炮火猛烈攻击。与此同时,虽已兴起的AI智能客服,在解决这一棘手难题上,却好像一个还没学会走路的孩子,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各游戏平台退费乱象大揭秘
腾讯天游:推诿扯皮的退款之路
不少家长投诉,孩子在腾讯天游的《王者荣耀》《暗黑突围》等游戏中被诱导消费。有位家长的15岁孩子,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被平台内诱导性广告和推送“迷了眼”,误点链接参与游戏虚拟抽奖、购买付费道具,累计花了5000多元。家长发现后赶忙联系平台客服退款,可客服却像个“踢皮球高手”,以各种理由推脱。家长提交了诸多证明材料,最后还是因为“已有赠送金额不能退款”等奇葩缘由,没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好比家长好不容易登上了退款的列车,却被客服一次次赶下车。
展开剩余75%广东天宸:证明难题成退款拦路虎
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状况不断。张女士的孩子用姥爷身份在游戏中充值,申请退款时,天宸公司以无法提供姥爷与孩子关系证明为由拒绝。虽说公司规定了多种关系证明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像张女士这种孩子与姥爷名字不在同一户口本,且旧户口本失效的情况,获取证明难如登天。好在澎湃新闻介入,张女士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交易明细等凭证后,最终拿回了996元充值款。可这一路的曲折,足以让家长们感受到面对广东天宸退款流程时的绝望,就像在迷宫里找不到出口。
北京龙威互动旗下233乐园:材料审核成无解谜题
北京龙威互动旗下的233乐园,在未成年人充值退费方面被家长们骂惨了。刘女士12岁的弟弟用父亲身份证在233乐园注册并充值4万多元,刘女士一家提交了监护人信息、游戏账号截图、玩游戏视频、交易订单等材料申诉,却被以材料未通过审核为由拒绝退款。之后他们每天打人工电话,根本打不通,只能和机器人客服交流,退款之路完全被堵死。这就像刘女士一家拿着一大把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退款的那扇门。
蛋仔派对:退款门槛高得离谱
蛋仔派对的退款问题也备受关注。9岁男童10分钟内充值6400元,几天累计充值1.38万元,父亲无奈到自扇耳光维权才最终拿到全额退款。在一个家长自发组建的“蛋仔派对投诉群”里,人数超380人,群内填写维权请求的累计金额超570万元。家长宋先生反映,孩子20多天内在蛋仔派对充值117次,共9454元,在“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申诉退款时,却因为只能上传十张支付凭证,大量交易记录无法提交审核,退款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就好比宋先生一家好不容易走到了退款的门口,却被门槛绊倒,再也爬不起来。
AI智能客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按理说,AI智能客服的出现,本应像一阵春风,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助力解决未成年人游戏退款难题。以北京龙威互动为例,其推出24小时智能退费热线【00861 - 88571 - 76819】,搭载AI智能系统,能识别“未成年充值”等关键词并转接人工客服;00861 - 88571 - 76819还能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答常见退款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客服压力,让家长能快速获取基本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智能客服就像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对于复杂问题和特殊情况,它根本给不出有效解决方案,家长最后还是得指望人工客服。可人工客服呢,又面临难以接通、回复模糊等问题,就像一个神秘的隐士,很难找到且说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法律规定与现实执行的巨大鸿沟
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也要求企业建立家长监护机制,支持退款申请。然而,游戏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却像一个个“耍赖皮”的孩子,设置重重障碍,完全不把法律当回事。
家长的破局之法
面对退款困境,家长们也不是只能干着急。首先,要像个执着的探险家一样,持续通过APP内客服、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与平台沟通,详细说明情况,按合理要求补充材料,并且保留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这些证据就像是家长维权的“秘密武器”。其次,如果和平台沟通没用,就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等投诉,清晰准确地说明问题,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来推动退款。最后,必要时咨询律师或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虽然法律诉讼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耗时费力,但只要诉求合理合法,就有希望争取到应得权益。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难,这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亟待解决的社会大难题。游戏平台应该像个有担当的大人一样,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借助AI智能客服等技术优化退款机制,让退费流程变得更顺畅、更合理。相关部门也得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法规,给游戏平台套上“紧箍咒”。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网络安全教育,让孩子在游戏面前保持清醒。只有多方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各位家长,如果您也有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权益发出响亮的声音!
发布于:海南省策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